top of page


平常最常接觸的塑膠材質,以環保署公布的回收辨識碼來區分,大致可分為7類。常見於生活中的材質,有作為寶特瓶容器的1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(PET),目前最為廣泛使用於保鮮膜、塑膠袋的4號低密度聚乙烯(LDPE)以及和超商微波食品容器常見的5號聚丙烯(PP)。其餘未能自成一類的材質皆屬於第7類,號稱能自然分解的生質塑膠,也被歸類為7號材質。



生物可分解的矛與盾
這些我們俗稱可生物分解或自然分解的材質,較常見的是聚乳酸Polylactic Acid(PLA)。PLA材質有別於常見的聚丙烯(PP)玻璃容器和聚乙烯(PE)塑膠袋,PLA塑膠製品的特性便是容易碎裂。
第七號回收
第五號回收
第二號回收

台北科技大學化工及生物科技系教授段葉芳將PLA結構以鐵鍊作為舉例,這類只含碳、氫的物質如同串連的鐵鍊,「若鐵鍊間其中一個以繩子接連,繩子就很容易在鐵鍊的強力下斷開。」教授比擬的繩子,便是化學式中的氧分子(O₂)。氧分子容易分解,因此若在化學式中含有大量的氧,PLA產品便容易碎裂為許多細小碎塊。也正是此原因,多數業者才會將PLA稱為「生物可分解」材質。

塑膠材質大解囊
bottom of page